在电池级碳酸锂价位高达60万元/吨的时候,碳酸锂在电芯中的成本占比已达到40.7%,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的成本占比近80%。

而宁德时代正在要求车企按20万/吨的碳酸锂价格绑定单价,也就意味着以后碳酸锂的正常价格将跌落到20万/吨以下,那时碳酸锂在电芯中的成本占比就只有15%了!

另外电池系统成组的成本与锂源无关,西方的战略封锁,同样可能导致其它金属材料和芯片价格的上升,那就进一步压低了锂源在系统总成本中的占比!

所以,我认为锂改钠以后,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链成熟的情况下,相比锂离子(LFP)电芯能实现10%%~15%的降幅,对储能系统而言,还要考虑其它设备、安全、运维管理成本,优势可能就不到10%了,如果循环性能达不到锂离子电池的水平,钠电储能的度电成本甚至可能没有优势!!

当然,以上分析是基于目前行业可预测的价格走势,而该走势其实与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进展也息息相关,如果钠离子电池没有产业化的机会,碳酸锂/氢氧化锂的价格可能就一直高高在上不肯下来,长期赚取垄断性行业超额利润。

所以,为了锂电行业能健康持续发展,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头部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将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落地,是非常明智和负责任的做法!

回到第一性原理,任何竞争性行业,最后都一定会回到一个合理的利润区间,否则竞争就会加剧,使得利润率降低,最后都会达到一个盈利吸引力不大的平衡状态。

这也是我15年前决定加入这个行业的基本逻辑,电动车要抢夺燃油车的市场,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一定要有优势。

同样,十几年来我一直认为要取胜就必须要创新,让自己的产品在没有补贴和超额利润的时候也要有盈利能力。


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为什么总是有很多投资人愿意找我这个工程师聊他们的投资?

因为大家在乎的是我三十年来习惯了的“一切从本源出发”(=“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而非我对行业资本的熟悉程度!

昨晚我又在反复向投资人解释我只是做系统集成技术工作的,并不懂材料技术、市场和投资的逻辑。

其实,我所解决的售后问题、事件分析、质量讨论,还有对供应商技术和产品的理解,何尝不是在用这个原理去学习、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啊?否则我天天坐在办公室上网,哪可能有那么多的实操经验?


2016年从常务副总经理的位置上下来以后,我的工作目标就是:将我“一切从本源出发”的思维方式,尽可能传递给更多的同事,让他们形成习惯,少走弯路,直达合理的目标,用最低的资源投入,去获得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以上本文作者为前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总工郑总


钠电池在宁德时代的推动下很火,主要还是锂资源的储量和供应安全性:

原创:关于锂改钠以后电池成本的下降空间

在目前WTO体系失效,各国在选边站的情况下,锂资源大国智利、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供应链不可控给钠电池提供了生存空间。如果如郑总所说“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链成熟的情况下,相比锂离子(LFP)电芯能实现10%%~15%的降幅,对储能系统而言,还要考虑其它设备、安全、运维管理成本,优势可能就不到10%了,如果循环性能达不到锂离子电池的水平,钠电储能的度电成本甚至可能没有优势!!”

最近看了另外一个中南大学的钠电池电芯数据:

原创:关于锂改钠以后电池成本的下降空间

根据已有产品,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有能量密度优势;聚阴离子正极在保证能量密度前提下循环寿命的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成本也右提升,普鱼土蓝类创物正极拥有点越的寿命与优异的倍案性能,但能量密度偏低。

 >不同材料体系各有优缺点,根据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目前三类主要正极材料均有应用,负极以硬碳为主,由解液以有机系为主

国内头部的钠电池公司中科海钠和钠创均采用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1000-2000次的循环寿命和锂电有较大的差距,层状金属氧化物这个方向钠电储能的度电成本没有任何生存空间。聚阴离子正极在保证能量密度前提下循环寿命比锂电稍逊,但仅有的10%成本优势也没了。普鲁士蓝的能量密度太拉跨,三种钠电的未来方向到底在哪里?成都佰思格这类钠电硬碳材料的高估值存在的逻辑在哪里?

欢迎大家留言区讨论,老代对钠电池认知也是小白,欢迎钠电池行业专家指导,老代的邮箱为 2386301150@qq.co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电源老代):原创:关于锂改钠以后电池成本的下降空间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钠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包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大家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