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储能技术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传统储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随着需求的增大和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崛起,传统的储能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兴储能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有望成为未来的储能主力。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01

一、材料技术: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

1、钠离子电池是一种类似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但它使用钠离子作为其主要储存介质。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同,主要构成组件基本类似,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构成。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同属于“摇椅式”电池,即通过利用 Na +在正负极间的往返迁移进行充放电。

 

充电时,Na +从正极脱出,经电解液穿过隔膜嵌入负极,使正极处于高电势的贫钠态,负极处于低电势的富钠态,放电过程则与之相反。理想情况下,充放电过程高度可逆,Na +嵌入脱出不会破坏材料的晶体结构,因此钠离子电池为一种二次电池。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2、钠电产业链结构与锂电类似,部分环节材料、设备可与锂电共用,可加快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

 

从材料端看,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主要差异在于正、负极材料及集流体不同,而电解液与隔膜可基本沿用锂离子电池材料。

 

从生产设备端看,制浆、涂覆、装配、注液、化成等为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生产共有的生产环节,钠离子电池可直接沿用原先锂电池的生产线,从而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并缩短产能建设周期。

 

此外,钠离子电池封装工艺也基本沿袭锂离子电池,同样分为圆柱、软包和方形硬壳三大类。因此,锂、钠电产业链协同将加速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进程。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化学电源,不仅原材料不存在资源约束问题同时具备安全性、高低温性能以及大倍率充放电性能,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明显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低速电动车等应用领域,有望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和有效替代。

02

资源储备:钠电为锂资源短缺问题最优解

1、从全球资源储备总量看,锂资源短缺已成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瓶颈。据USGS,2021年全球已探明锂资源量中可开采的储量为2200万吨。不考虑电化学储能、消费类电池需求,仅考虑动力需求:假设1kWh电池消耗0.6kg碳酸锂、电动汽车单车带电量80kWh计算,全球可开采的锂资源仅能满足24亿辆电动汽车需求,若不开发可替代金属资源,锂资源将长期处于紧缺状态。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2、从国内资源分布看,我国锂储量较低占比仅有全球的6%,开采难度大,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旺盛,中国锂资源使用需求高增,国内锂资源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寻找锂的替代资源对于我国供应链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03

成本控制:降本路径明确,原辅材料成本具有最大降本空间。

1、其中正极材料与集流体成本占比较锂离子电池分别下降17pcts、9pcts。分环节看,降本机制如下:

1)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原材料储量丰富,成本低廉,据中科海钠,铜铁猛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成本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成本的 1/3 左右;

2)集流体:钠离子电池正、负极集流体均可采用价格低廉的铝箔(相比于铜箔),当前8um 电池级铜箔价格107元/kg,铝箔价格仅37.3元/kg;

3)其他环节:钠离子电池无过放电特性,允许钠离子电池放电到0V,可以降低电池管理系统设计制造的相关成本,同时在零伏电压下的运输和存储成本可进一步降低。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2、未来(规模化量产后)钠离子电池相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假设碳酸锂价格保持39万元/吨)降幅达36%。据测算,规模化量产后钠离子电芯成本0.5元/Wh,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成本降幅36%,其中负极集流体、正极活性成本降幅最大,分别达89%和68%。

 

目前钠离子电池处于推广期,原辅材料价格居高,有望通过材料和电池技术优化,降低正、负极、电解液等核心材料成本。2023年起,钠离子电池进入发展期,此阶段行业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低速电动车、大规模储能市场扩容推动规模效应将成为降本主要推力,钠离子电芯成本有望下降至0.4-0.5元/Wh。2025年后,伴随着需求端市场及供给端供应链的成熟,市场空间完全打开,钠电池成本有望下探至0.3元/Wh。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04

性能和安全:综合性能优于铅酸电池,低温及安全性能优于锂离子电池

1、相比于铅酸电池,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全面领先。

能量密度方面,钠离子电池在 100-150Wh/kg之间,远高于铅酸电池;

循环性能方面,钠离子电池循环次数普遍不低于 2000次,而铅酸电池循环寿命最高仅500次;

低温性能方面,钠离子电池-20℃保持率达 88%以上,亦优于铅酸电池。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2、相比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倍率性能与安全性能更优。尽管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倍率方面,钠离子电池不占优势,但在低温性能、倍率性能与安全性能方面更优。

 

低温性能方面,锂电池在低温下充电易析锂,而钠离子不会析出,故钠离子零下20℃电池容量保持率仍在88%以上,而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保持率小于70%,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等低温环境难以应用;安全性方面,由于钠离子电池内阻比锂电池高,在短路的情况下瞬时发热量少,温升较低,热失控温度高于锂电池,具备更高安全性。

05

环境影响:钠电将带来更清洁的能源

1、由于锂离子电池产业迅速增长,废弃电池的处理问题成为平衡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但是,任何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都离不开各级厂商的共同合作和相关的政策制订者的监管。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在材料化学属性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其具有更长的预期使用寿命,钠离子电池作为电网储能电池具有更大的优势。如能对钠离子电池各组件的化学成分和元素组成进行分类标记,势必大大减小钠离子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2、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储存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们不仅可以满足全球越来越高的能源需求,还能降低碳排放并减缓气候变化。钠离子电池的出现将重新定义能源储存的未来,为我们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铺平道路,带来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世界。

06

钠离子电池储能经济可行性分析

1、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LCOE)看,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经济性最优。

 

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测算,在储能系统投资成本中,初始容量投资成本一般占据初始投资的60%以上,主要用于电芯购置。钠离子电池初始容 量投资在500-700元/(kWh)。

 

在当前循环寿命水平下,钠离子电池/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铅蓄电池储能系统LCOE分别为 0.51-0.59/1.07-1.29/0.74-0.87/0.95-1.23元/kWh,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系统的经济性最优。循环次数提升至8000周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LCOE将下探至0.2元/kWh,对于高价格敏感度的大型储能地面电站,钠离子电池有望凭借低成本优势而替代部分磷酸铁锂电池加速渗透。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2、单位容量成本和循环次数对储能度电成本的影响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略低,钠离子电池应用于储能电站,虽然增加了安装设备及用地的成本。但是由于钠离子电池在充放循环中不用担心过放电的问题,放电深度可达100%,其实际可用容量近乎等于标称容量。

 

另外,由于钠离子电池的温度适应性较宽,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辅助耗能进一步降低。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钠离子电池储能还可以通过电池结构和工艺创新设计,降低制造、运维和电池组替换成本,从而降低整个储能电站的度电成本。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3、钠离子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储能技术已被视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系统在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主要应用,在引入储能系统后,可以实现需求侧有效管理,消除昼夜间峰谷差,平滑负荷,高效利用电力设备,降低供电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大规模储能应用领域可充分发挥其低成本的优势,同时,在例如调频、启动电源等应用领域,钠离子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特性可以很好地支撑系统运行。

1

在电源侧的应用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网,电网调峰调频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发电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可与火电机组配合,发挥其响应速度快、瞬时功率调节能力强等优点,提供调频调压服务。在AGC系统调度下,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可与风力、光伏等新能源系统配合,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率。此外,当新能源并网点电压瞬时跌落时,储能装置可提供紧急功率支撑,增强电网高、低电压穿越能力。

2

在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

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到来,使储能技术的作用日益显现。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将在移峰填谷等应用场景中得以体现,可进一步降低输配电损耗,促进我国电力市场的完善。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辅助服务市场的竞价机制也将日趋完善,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必将在竞价体系中占据优势。同时,当大规模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也可通过现货市场交易模式获得电量收益。

3

在负荷侧中的应用

在配电侧,配电网络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也对标准化的储能产品提出挑战,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因其宽温区特性,可适应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条件,提高分布式电源渗透率,提升配电网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另外,利用储能系统在负荷低谷时储能,在负荷高峰时发电,平滑负荷曲线,通过储能系统降低基本电费,延缓设备扩容,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07

钠电面临的挑战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电解质的稳定性和电极材料的性能仍然需要提高。此外,钠离子电池的体积和重量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发新型的电解质和电极材料,以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不断创新的生产工艺也将推动钠离子电池的成本进一步下降。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步,预计钠离子电池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大规模投入商业应用,并为能源储存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数据来源:山西证券研究所、《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及经济性分析》,传艺钠电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钠电网):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钠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包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大家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